2012年8月15日

生活週遭的公開(企業)產品資料

開放資料open data,字面上並沒有侷限於開放政府資料,企業、非營利組織都可以應用這個概念。事實上,不論是否因為法令需求,許多商業活動早已公開部份關於企業或是產品的資料。雖然當初企業公開時可能並非從開放資料角度切入,也不見得符合開放的定義。但是我們仍可以從這些例子中,試圖找出未來開放資料時可以參考的方向。

本篇試著針對企業公開產品資料之目的不同,稍微提出幾個例子:

產品間比較的主要指標 

電腦相關產品,例如3D繪圖卡、CPU等,藉由時脈、每秒浮點運算值、或是第三方提供的測量數值,如3DMARK分數等都是購買時的參考指標。這些資料是幾乎所有該產業中的廠商都會公開、採用的資料。

產品區隔

SOYJOY除了法規所規定的基本食物組成資料之外,特別記載升糖指數、大豆異黃酮實際含量(並不只是提到含有某樣物質而已),並且在網頁上對其大作文章。讓原本只是一個充腹用的能量棒(energy bar),變成有著保健食品的觀感。

處理公共關係 

為了回應社會團體質疑或是降低使用者疑慮,Google釋出透明報告,之後Twitter也跟進

將產品的資料成為另一項可販售產品


一道菜餚為廚師的產品,食譜就是菜餚的資料,內含食材組成、製程等,經過編輯、市場區隔、出版,成為廚師的另一項產品。

這邊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,會公佈食譜的廚師,並不認為自己的競爭力只存在於食譜之中,所公開的資料並不會造成自己的威脅,相反地是一個提供額外產值的方法。


要求一個沒有開放概念,沒有開放文化的企業短時間內達成開放資料的要求是一個不切實際,且不負責任的做法。因為就算開放資料,也可能徒有樣子,卻沒有實際價值。做的人失去信心,用的人也失望,失敗時造成的傷害也更為巨大。

與其要求一步到位地完全改變,不如將資料開放先視為一種商業手法、一種公共關係處理工具。在資料精確的前提下,企業可以從自己熟悉的方式進行、摸索,開放資料並非一個高不可攀的理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為避免垃圾訊息,留言需檢視後會才會顯示,請見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