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麼,一個公民論壇所做出的結論有什麼影響力?它能做什麼?它不能做什麼?我們參與前,心中應先要有個概念。
對於這種公民會議,台灣已經有許多文章討論,林國明寫的這篇期刊文章以很簡單、清楚的方式做了一個完整概論「國家、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:公民會議在台灣的發展經驗」。可以讓新手要參加公民論壇前,概約了解這個活動的本質。
建議直接觀看全文,這邊只條列第7、8部份中,實際影響論壇價值的原因。
由於議會只有對別人思想的影響力,但卻無實際法律上的權力。如果要探討其對政策制訂的影響力,其絕對前題是論壇本身要由政府辦理,否則只是空談。
而論壇對政策影響力因素有:
- 法規與例行行政程序中是否規定含有該論壇
- 議題本身對社會衝擊是否夠大
- 議會舉辦的方式在公民眼中是否中立並具有正當性
另外,如果論壇有了結果,則需要社會團體的持續支持與關注,政策才能保持在一定的社會氛圍下執行,而下面這三個因素影響社會團體決定是否要幫忙「背書」。
- 論壇是否成為操弄民意的工具
- 對參與會議公民能力的質疑
- 社會團體本身對於政府的信賴度
公民論壇是參與式民主的一種方式,然而目前台灣在法條上並沒有明顯表示其效力,所以主管機關對於論壇會後的反應,似乎成為該論壇是否有實際價值的唯一依據。
能夠實際了解政策決策者的想法,甚至有機會可以彼此溝通,當然是關心的公民想要的機會。但是當公民高興地參與討論時,我們也需要瞭解到現實侷限之所在,以避免過高的期望,反倒可能造成更多的誤解,造成公民對參與式民主的退縮與不信任感。
參考資料
國家、公民社會與審議民主:公民會議在台灣的發展經驗
----寫在最後----
之前蹦出來的健保資料新聞,原來從1998年起就己經開始,比國內開放資料的概念成型還早上許多,我知道時著實嚇了一大跳。原來有時候政府的腦筋還是動很快的。
但是只要好好做的話,醫療資料可是很有趣的,像是這種應用方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為避免垃圾訊息,留言需檢視後會才會顯示,請見諒。